此时,作为职场新人,你还没真正适应职场,此时你对于「职业」的判断是非常表面且肤浅的。
认知不足,极有可能会让自己做出错误的判断。
2️⃣这份工作你是否干得比别人要吃力
观察下,你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。
关于工作效率,别人干一两天,你要干一个礼拜。
长期这样,我相信你的上司一定会告诉过你,要多沟通,看看别人怎么做,有什么问题及时反馈。
你话听不进去,或者听进去之后执行不了,这本身就表明了,有可能你这个人在跟人做职场沟通方面会出现比别人多的障碍问题。
不是说你能力差,而是你在这方面跟别人有差距,职场又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环境,你应该考虑的是怎样发挥自己的长处,而不是拼命补自己的短板。
工作业绩也是一样,很多优秀的销售天生就具备亲和力,善于察言观色,还非常能拿捏客户和领导的心理,但对于一些性格相对内向,做事不主动的人,去做这样一份工作比让他加班还煎熬。
换个角度,如果你这份工作上手特别快,不用人教自己就会去摸索怎样把工作给做好,且你能做得比周围大多数同事要好,相信我,这很有可能是你未来可以深耕的方向。
我当时还在国企的时候,自己在做工作总结、工作报告、撰写培训资料、新闻稿这些领导临时安排给我的本职工作以外的任务,我发现我做起来比别人要快(当时还没有AI),且我知道怎样写领导更喜欢,没过多久,我就在知乎上开了账号,开始创作,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做出裸辞的决定,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。
3️⃣通过你的同事来判断这份工作值不值得深耕
很多来知乎咨询我的小伙伴,总是会问我:
李老师,我去做3D动画好不好,我去做游戏策划好不好,做游戏策划有没有前途。
作为一个已经出来社会打拼十几年的老油条,我认为的「有前途、有钱」跟你想象的「有前途、有钱」有可能完全不一样。
你看到可能是当下赚不赚钱,而我看的是,你能否深耕,它的职业寿命长不长,你对这份工作是否有power,你到了三十几岁的时候,是否会因为年龄问题而被迫转行。
所以,适不适合,好不好,只有自己知道。
但我可以给你提供另外一个外部的标准。
前面第二点讲的是职场新人向内的探索,那向外该怎么探索?
第一、看职场上有没有你可以效仿的对象
比如你的领导,你的上司,除了他优秀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,他那个位置,所能拥有的资源、权力、地位、以及能获得的收入,是否是你所仰望和羡慕的。
如果是,你根本不用去找寻什么领域深耕,你的领导,就是你学习的目标,是你需要深耕的人物。
第二、你周围的同事
不是模仿你的同事,而是去观察,他们是否也会对这份工作表现出激情。
职场新人总是缺乏跟老同事的沟通和交流,自己干得不开心,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别人干得也不开心。
有时候你干得不开心,可能纯粹是因为你没有进入人家的核心圈子。
你不了解别人都在干些什么,你也不懂得人家赚钱是怎么赚的。
就如同很多新人来到知乎,写没几篇回答,赚不到盐粒,就任由自己主观判断:
在知乎写作是赚不到什么钱的。
我们到了一个新环境,什么都不懂,切不可轻易做出这些判断。
人家赚到钱了,也不用把这件事一直挂在脸上让你看到。
你要看的是,大家是否还有激情在做,还是一个个疲惫不堪都在等着散场。
职场也一样,你周围的人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激情,很大程度会决定了,这是否一个可持续深耕的工作。
4️⃣如果以上三点都找不到合适,赶紧走
不要去相信什么毕业生一定得熬两年才能离职;也不要认为频繁跳槽人家HR会认为你很浮躁不要你。
工作不能熬。
更不要为了占老板便宜选择长时间摸鱼,我知道这句话出来一定会有人到评论区喷。
喷不喷无所谓,敢写就不怕你喷。
「熬」和「为了占老板便宜选择摸鱼」,都是职场上极其愚蠢的行为。
想想你的青春还有几年可以让你浪,一眨眼35岁就要到了。
这里一定也有人说我在制造焦虑。
很多人都喜欢把自己不喜欢听,不愿意看到的「事实」当成是别人在制造焦虑。
如果发现不合适,赶紧走。趁着年轻,多去尝试不同行业的工作。
记住,既然刚毕业找到的工作不合适,那就索性大胆点,离职的时候干脆「行业」、「职业」、「公司」一起换。
去不同公司看看人家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水平;
去不同行业看看为什么有些同学可以短时间内就能月入过万,有些同学干了五六年还是四五千,有可能这跟努力不努力没什么关系,纯粹就是行业原因导致的;
去尝试不同的职业,看看自己的性格究竟适合做什么,自己究竟感兴趣的地方在哪个领域,为什么有些人能一份职业能坚持做上十年,后面该有的都会有,有些人十年换二十份工作,到头来两手空空。
尝试不同类型的工作,是让你接触更多职业的可能性,并且在每一份工作结束,准备离职时,都做好全方位的复盘和总结。
从有限的工作经历里面,去挑选一份最适合自己深耕和发展的职业,在毕业三到五年以后,逐渐让自己稳定下来,后面30岁以后,就是职业深耕的阶段了。
结语:
我很庆幸自己在国企没有失去对职业的探索。
我二十七八岁在国企最迷茫的时候,我成天泡在互联网上观察和分析,看看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哪些职业是适合我去做的。
我当时在豆BAN上认识一个大学老师,利用下班之余在互联网上教人做PPT,他的名气迅速席卷围脖,公号。
并且借助PPT这个玩意,玩出来很多变现的手段。
还能写文章赚钱,回复网友的提问。
我很羡慕,我那时候就在想,如果我也能做那种自由的工作,那该多好啊。
二十九岁的时候,我做出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,裸辞。
后面的每一步脚印,都在践行着当初自己许下的愿望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